由日本BANDAI萬代玩具公司男孩玩具事業部推出,模擬出劇中聲光效果,讓一般人也能體驗《七龍珠》中的著名招式「龜派氣功」的玩具「龜派氣功球(カメハメハボール)」即將於 2017 年 03 月 25 發售。
「龜派氣功(カメハメハ)」是由龜仙人(武天老師)所創造,凝聚體內能量(氣)後一口氣釋放出來的招式。龜仙人花了50年才駕輕就熟,但悟空只是看了一眼馬上就能使出,其他龜仙流的地球人像是克林、飲茶也很快就能上手。隨著使用者的不同與強度增加,龜派氣功威力與型態也有所變化,像是悟空能搭配BUFF技「界王拳」使出「OO倍界王拳龜派氣功」、克林也使用過變化型的「擴散龜派氣功」。
「龜派氣功球(カメハメハボール)」的本體是一顆藍色的球,並有防甩吊繩設計。採用靜電式觸碰感應,使用者只要拿起它就會開始振動,同時內藏三軸加速度感應器,能夠捕捉使用者的動作,只要做出龜派氣功的姿勢,龜派氣功球就發出悟空的語音、發射與爆炸的音效,並且搭配振動效果再現經典招式!
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4)
- May 15 Mon 2017 05:49
你也能像悟空一樣輕鬆上手!《七龍珠》龜派氣功球カメハメハボール
- May 14 Sun 2017 11:58
有沒有人因坐禪太久而腰酸背痛的☷
感恩Sage Mao大德慈悲開題,末學隨喜敬答。 打坐有沒有可能坐到腰酸背痛?答案是有可能的。當我們打坐的姿勢不正確,或是太過強硬的去控制呼吸,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完全的放鬆,此時,不用坐太久,就會腰酸背痛,全身不對勁,好像一秒鐘也坐不住。 就姿勢而言,背脊要挺直,身體不可往前後左右傾。身體若往前傾,那怕只是傾一點點,後腰部自然會用力,以維持身體的平衡,此時就無法放鬆了;若是傾其他方向,則是同理可證。當身體沒有傾向任何一個方向時,就會感受到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臀部上,就好像一根釘子釘在地上一樣,此時,不僅坐得穩,也能夠全身放鬆。 就呼吸而言,則有兩點需要注意。第一,要微收下顎,有助於呼吸順暢。微收下顎並不是低頭或點頭,而是維持頸部向上挺直。第二,不要去控制呼吸,只要專注數息及覺察氣息隨著呼吸的進與出。刻意的拉長呼吸,會造成胸腔的壓力,而有胸悶或背痛的感覺。 當我們在打坐中能注意姿勢及呼吸,自然能坐得穩又能全然的放鬆。專注於數息,就能漸漸地收攝自己散亂的心念,而達到「一心」的境界。雖說打坐最終應當「無心」,但這「無心」,還是要有「一心」作為基礎。而這「一心」就已經能大大提昇我們的定力,進而幫助我們修觀慧,末學以為,這就是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極大利益。 以上是末學關於打坐的一點粗淺心得,供您參考。觀心 合十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730000016KK04976
- May 12 Fri 2017 02:10
禪宗參話頭 之探討?
在下常回答先學的問題..也有同修說有[此地無銀三百兩]之嫌...但想來一切還是隨緣如是.
**[參話頭]的修行和[內觀]修行是完全不同的修持方法...在下學習內觀前也曾修習一陣子的參話頭.
[內觀]在培養[[敏銳的覺知能力]]讓緣根塵相觸時...就能覺知心的種種作用而不入身口意的造作!
[參話頭]則純粹在[般若]的體證.就是在[疑]中一直問自己找答案,
- May 11 Thu 2017 02:31
每天花十分鐘冥想,讓你心靈沉澱、降低壓力!
-
測:你喜歡哪套時裝?看出在別人眼中真實的你!
-
古人雲:尚德重義,厚德載物
-
為什麼越對一個人好,那個人就越不懂得珍惜。
-
12句比較現實的話,看了讓人清醒
-
隨緣:以舍為有,隨心自在,隨緣生活
-
遇到這種員工請珍惜,把他培養成股東!
-
噎死人的經典語錄,句句真金
-
- May 10 Wed 2017 04:28
臺大推廣部首開 從「禪定」到「般若」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《六祖壇經》常透過這般的妙語如珠,提供世人富含想像力並可再三咀嚼的智慧之言。臺大進修推廣部近期特邀臺灣大學中文系趙飛鵬教授開辦「從『禪定』到『般若』―《六祖壇經》的生活智慧」課程,將禪宗智慧帶入的您的日常生活。
自4月15日起每周四晚上授課,共七次,歡迎有興趣者把握在3月29日前完成報名繳費並享學費優惠。想進一步瞭解該課程,請上「臺大推廣教育網」http://training.dpd.ntu.edu.tw,或電洽:02-2362-0502查詢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465872
- May 09 Tue 2017 08:23
請問 我想知道我的生命靈動數字
樓主您的生命靈數遊戲數字是1+9+7+3+2+2=24
2+4=6
6,比較任性。對人好惡分明,容易表現出來,有些反之。具俠義精神,朋友不多。最好藉由真實宗教撫平心中的任性不平、偏見等。
///
- May 08 Mon 2017 06:05
太極拳含胸拔背的意涵 @ 中奇的部落格
太極拳的身法很多,值得注意的是:武禹襄在《身法八要》中將“含胸”與“拔背”分別列為第一、二條,而楊澄甫在《太極拳術十要》中則將“含胸者,胸略內涵,使氣沈于丹田也。胸忌挺出,挺出則氣擁胸際,上重下輕,腳跟易於浮起。拔背者,氣貼於背也。能含胸則自能拔背,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,所向無敵也。”依此逆推楊氏之精闢論述,豈不更易領悟出個中奧妙:要所向無敵,先要力(勁)由脊發,要力(勁)由脊發,先要拔背,而要拔背則須能含胸。由此觀之,楊氏之至理名言不僅指出了“含胸”與“拔背”的重要性及相互關係,還道出了太極夫臻至上乘的一個竅門。楊澄甫將“含胸”與“拔背”合二為一,提出了“含胸拔背”之說,這完全符合機能解剖學原理。然而,因胸廓結構的牢固和穩定,故含胸並不簡單易行,拔背也非輕而易舉。為了尋覓太極拳的真諦,必須從人體內部去找那些“極精微巧妙”之處。因此,把太極拳身法和人體機能解剖學結合起來研究和習練,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。
文章來自: http://taichi84.pixnet.net/blog/post/51605742-%E5%A4%AA%E6%A5%B5%E6%8B%B3%E5%90%AB%E8%83%B8%E6%8B%94
- May 07 Sun 2017 22:51
想享學 – 《十三式太極拳》(上):五步法
全民必學抗老太極操-國際級比賽基本套路
十三式太極拳,因博大精深,常使學習者畏難而卻步,為便於學習者入門特以大極拳基本招式以便於學習,打完一套拳,僅6分鐘,循環多次,身體自然放鬆,每日放慢,放空,放低演練30分鐘,隨時再出發。十三式太極行功之心法
「以心行氣,務令沈著,乃能收斂入骨。以氣運身,務令順遂,乃能便利從心。
精神能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,所謂頂頭懸也。
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之趣,所謂變轉虛實也。
發勁須沉著鬆淨,專主一方。立身須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。」
此堂課程《十三式太極拳》基本功(上集):五步法,由國家級教練演練五個步法,搭配老師正確、熟練的身法及穩健的步法,達到強身功效
- May 07 Sun 2017 20:35
"如何是佛? 即心即佛。" "如何是佛? 非心非佛。" ?
您好 ! 透徹[因緣法],了達無一法可得,法法平等性,心、佛、眾生
平等一如,就說[即心即佛],若執取[有],或執取[空],
講[非心非佛]就對了,方便說請多多指教 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904052838AAzu8Vd
- May 07 Sun 2017 20:35
"如何是佛? 即心即佛。" "如何是佛? 非心非佛。" ?
您好 ! 透徹[因緣法],了達無一法可得,法法平等性,心、佛、眾生
平等一如,就說[即心即佛],若執取[有],或執取[空],
講[非心非佛]就對了,方便說請多多指教 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904052838AAzu8Vd
- May 06 Sat 2017 02:28
為何 "在動態中 修習禪修" 是一種最容易達到 "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" 的好方法呢?
- May 05 Fri 2017 00:51
靜坐的疑問~請各位有在靜坐的大德與居士幫忙
- May 04 Thu 2017 23:02
請教,學習佛法,由一開始就由趣向如實的方式學習,或不趣向如實的方式學習,何者較好?
老實說....眾生修持的法次法向....真的沒有[較好不好]的問題.
釋迦佛也經過無益的[[苦行]]後,才證果!!
ㄧ步一腳印,隨順眾生所種下的善惡因緣...所增長的般若波羅蜜...而展現修持的方向與方式.
這都是眾生自己的所造所受.沒有因緣俱足...就無法有成果!!